|
您的位置: 首頁 > 網站資訊 > 論平面設計藝術的多元化與同一性 |
論平面設計藝術的多元化與同一性發布日期:2017/7/18
設計,用英文本意來講,就是開放的(openended),所以它的想象、幻想、空間是廣闊博深的,由此可以創意出許多東西,形成多元化的特色,當然這多元化又需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同一與協調,這才是真正的設計藝術。 1、設計思維的豐呈疊致 道德設計的定義決定了它的感性與物質性。人們在創造產品功能的同時,也賦予了它一定的形態。而形態可以體現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有了生命力。當設計使產品在外觀、肌理、觸覺對人的感覺是一種美的體驗或使產品具有了人情味時,稱之為感性設計。也就是說,設計的產品不僅要功能明確、材料合理,而且產品的形態要有如天然界生物的內在生命之神韻。在工業社會中,設計是以知足人類物質欲望和消費主義為核心的運動。物質性表達了人們的生活體例和內容的基本方面,產品的所謂藝術性和精神性是附著在產品的物質性上的。物質性是一種明擺在我們面前,但可以任我們去詮釋和體現的東西。而工業社會的物質文明向后工業社會的非物質文明轉變,這將是新世紀設計發展的總趨勢,而推進這一轉變的關鍵是信息技術。就是說設計不僅僅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世界,更主要的是設計研究科學技術對環境與人的生存體例的影響。 其次,個性是藝術設計的原動力,而真正的個性需要智慧來支撐。設計作品要體現出它的傳達信息之功能,并能有用地體現設計師的設計思想,這就是設計風格、個性的出現。個性修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它對個性發展有推動作用,而個性的發展又能使自身的個性積累日益雄厚。在藝術創作中,如何去把握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平衡杠桿,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現代的平面設計師,首要的是培養自己的設計感。也就是對設計形式的把握能力。藝術門類之間存在著許多共性的東西。觸類旁通是學習設計藝術的主要方法之一。其顯著的是增強感覺力。然后再通過實踐——熟悉——再實踐,將設計回到理性的軌道上來,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會使自己對設計的理解得到提高和升華,達到入手其內,出乎其外的境界。 第三,設計與現代時尚的東西緊密的聯系,使得設計師對周邊事物轉變的敏感性尤為主要。其敏感性取決于設計師的學習和接納。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既含有一定的先天成份,但主要的還在于設計師本人的修養及綜合素質。由此可見藝術的感知力和設計的原動力。對于設計,融會貫通的思維體例才是掌握設計真諦的方法。 2、設計藝術的前進趨勢 事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物質性,設計藝術也不例外,盡管設計是介于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思維勞動。但社會人文、經濟發展、新技術和序言的產生將影響著設計。縱觀平面設計的發展趨勢,設計的未來發展更科技、更便利、更快速;更人文、更天然;更具品質、更振奮人類心靈。真正致力于各項品質提拔的作為;堅持良善、道德的社會使命及企業理念。考慮環保,節省能源;朝單純、真誠、內容并重的設計方向;正視策略及設計目標的有用性。中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設計的提高,設計與經濟和商業互動,商業的繁榮凸起了設計的競爭,設計也是文明社會對高品質生活質量的需要。作為科技與藝術的結合體,設計更能體現現代文化多樣性和人性的多元化。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經濟多元化和市場的發展,中國社會與經濟賦予新興產業新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作為知識型的服務產業和新興交叉學科,在企業競爭中扮舉足輕重的作用。 3、設計理念的環保意識 綠色設計源于人們對于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性的回歸。現代經濟技術,使社會造成設計的過度商業化,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主要介質,因為這種現象的極端體現,因而招致許多的指斥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設計的職責與作用。綠色設計著眼于人與天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削減對環境的破壞。當然,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費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發的環保意識,需要設計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 任何一門類的藝術都講究其協調性、平衡性,當外部和內在及周邊的關系協調到極限時,作品也就達到了完美。觀賞中國的傳統書法作品時,首先關注的是其章法、氣韻,而并非個別字句的美觀,就是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的設計領域,人與環境一向是設計師們關注的方面,如何使設計與人、環境的多元化、同一性、協調性科到更好體現,已成為現代設計面臨的主要課題。 |
其他相關文章 |
|
|
|
|||||||||
Copyright 2012-2025 上海蒙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m.aqdzp.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