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頁 > 網站資訊 > 提拔用戶體驗從情景出發的可用性設計 |
提拔用戶體驗從情景出發的可用性設計發布日期:2017/6/19
前言 為了優化產品,提拔用戶體驗,產品團隊經常做許多事情:數據監測、數據分析、競品分析…然后給交互設計師提需求,讓交互設計師把需求轉化為可用的功能和的體驗。 在設計師眼中,產品需求就像女人心,讓人頭疼:用戶的訴求發生改變,設計就要賡續優化,但去何處佐證?如何甄別?如何避免小腳穿大鞋? 本文將從情景出發,淺論如何將需求變成可用性設計。 一、還原情景 還原情景是指設計師通過分析,模擬出用戶的使用行為。這需要設計師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否則只能算是閉門造車,腦海里的YY,并不能代表用戶真實的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聽得好多的幾句話是“用戶其實是這樣想的…用戶根本就沒預期…我覺得這樣做用戶會有驚喜…” 請問,你不是用戶你怎么知道?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重點從兩方面還原使用情景:環境情景和人文情景。 A. 環境情景 環境情景是指用戶身處的周遭環境,包括天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天然環境是指環繞在用戶周圍的天然因素,如溫度轉變、海拔高度、光照強度、晝夜轉變。而社會環境是指用戶所處的場所及周遭的人為因素,地理位置的轉變會引起人群密集度、嘈雜度、背景噪音、網絡穩定度的轉變。 筆者是從事支付類產品設計的,所以拿支付類APP舉個例子。當我們優化一個第三方支付的APP時,我們需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環境屬性(發生支付行為的環境) 用戶身在何處?是穩定場景照舊移動場景?是家庭場所、辦公場所照舊公共場所?是室內照舊室外?是在沿海地區照舊內陸地區? 2.干擾因素(讓用戶無法完成支付流) 溫度轉變——在冬天,人體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僵硬的四肢會影響操作效率,是否預留了充裕的時間讓用戶完成整個支付流程? 人群密集度——在公共場所、人群密集的地方進行支付,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緊,私密空間削弱,是否會有支付信息被偷窺的擔憂? 噪音嘈雜度——當進行大額支付時,若噪音分貝過高,能否靜下心來快速做出支付決定? 光照度——天色季節時間轉變或場地的替換都會引起光照度的轉變,是否有調節屏幕亮度的需求? 旌旗燈號和網絡的穩定度——在穩定度弱的地方,是否能順利完成支付流程? 3.解決辦法(以短信驗證碼舉例) 為了安全性,大部分產品在支付時除了需要輸入支付密碼,還需要短信驗證碼。但短信驗證碼存在可達性問題,根據目前運營商的平均水平,短信的到達率大約在95%左右,碰到一些特殊情況,如節沐日,有可能會延遲或丟失。 對以上現象,解決辦法可以是:在用戶獲取驗證碼失敗2次后,系統主動給用戶的手機撥打電話,語音播報驗證碼。或者,當知道短信驗證碼的功能是為了身份認證,確保你是該銀行卡的主人,那么就可用一律安全級別的措施來驗證身份,如 “支付密碼+6位動態密令” 、“支付密碼+指紋識別”。 B. 人文情景 人文情景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行為狀況和心理感受,如行走、奔跑、駕車、倚著、平躺、焦急要完成某事、耐心等待完成…… 還原人文情景,我們需要問自己以下問題: 1.用戶使用產品時的常態 通常有三種狀況: ① 碎片時間里使用產品——等車站著無聊時、廁所蹲著醞釀中、睡前躺著寂寞時、喝著咖啡歇息時等等。若是在碎片時間里使用,大部分需求是為了處理微義務或娛樂消遣,那界面需要有足夠的高效性來迎合這種隨時隨地的特點,讓其快速完成義務。 ② 多義務情景下使用——一邊看視頻一邊和同伙在線聊天、一邊做家務一邊使用產品、一邊驅車一邊使用產品等。在多義務情景下,用戶的注重力易于分散,因此應專注于對內容的體驗,通過聲、光、色等雄厚的體現力及效果讓其沉浸其中,增強代入感。 |
其他相關文章 |
|
|
|
|||||||||
Copyright 2012-2025 上海蒙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m.aqdzp.cn All Rights Reserved |